全国掀起“抢工热潮”!面对跨省招工、抢工,农民工该如何选择?

时间 • 2025-07-23 13:01:40
企业
他们
招聘
用工
工人

过完春节

各地恢复经济的力度

越来越大

复工复产也在加速推进

每年2月份都是我国

工地、企业招工的火热时期

也是大量农民工求职的时期

尤其是今年

全国各地出现了

跨省招工、抢工的热潮

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种现象?

农民工如何选择?

面对跨省“抢工”

当地又该如何应对呢?

来看记者的调查

▲完整视频

《聚焦三农|拼经济,先“抢人”》

各企业出手“抢工”

春节过后,正是用工需求增大的时候。记者来到了广东省深圳市的一家建筑工地,这里开春以来已经招聘了有200多个建筑工人,这些工人大多都是来自湖南、四川、江西等省份。这里的薪资待遇如何?又是什么吸引他们千里迢迢过来工作的呢?

广西工友卢耀威告诉记者,他是2月10日左右来到工地。之前他一直在广西做工,做的是小工,工钱是一天两百多元。现在在广东经过技能培训,干的是泥水工,工钱是一天三四百元钱。

建筑工地上,工人们都在热火朝天地干活。他们告诉记者,这几天工友陆陆续续地从各地赶来工作,他们都是年后在当地的招聘会上或者网上看到招聘信息,报名过来工作的。

四川工友胡宇表示,有好几个朋友听说这里条件好,于是都来广东做工了。

工人们出来打工的目的就是赚钱,招工单位工资待遇高、吃住条件比较好、工资能按时发放,是吸引他们过来工作最主要的原因。在这里,一个月全勤的话,工人们的工资能拿到8000多元,甚至9000元。同时,这边也有相应的技能培训,工人们能学学技术,对以后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深圳国际交流中心(一期)项目执行经理曾宏强表示,在春节前,他们就锁定了各地劳务公司固定的招人地点,提前摸排好工人年后的务工需求,帮工人买车票、机票。在一些偏远地带,他们还组织了大巴车专门接送。随着后续作业面展开,工友还将持续增加,高峰期的用工量可能在1600余人。

建筑工地随着项目的开展,需要的工人数量也会越来越多,更要去跨省组织招工。东南沿海地区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集中片区,那么这些大厂的用工情况如何呢?

华丰玩具(深圳)有限公司员工刘素琴告诉记者,她是江西赣州人,厂里正月初八在赣州开招聘会,正月初十她就来这了。一起过来的十几、二十个人,公司招聘会有专车接过来。

这家玩具厂厂长沈文光表示,他们会到各个省份招工,通过当地的政府招聘留守在农村的人。招聘时,会讲明福利待遇。通过招聘后,用大巴车把大家接到厂里,并会定期送他们回家。目前,公司大概有4500人左右,4月份到11月份还会继续招工,大概要招2000人左右。

为什么出现“抢工”热潮?

为了招引更多外地务工人员返岗,不少地方使出浑身解数。有的向劳务输出重点地区开设返岗专列、专车或包机,有的发放一次性返岗补贴或奖励、鼓励务工人员早日返岗。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抢工”热潮呢?

过去几年,由于疫情原因,不少企业订单减少、产能收缩,加速了农民工返乡回流,企业务工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失。疫情放开之后,各大工厂需要开足马力进行生产,消化经济回暖大势下不断增加的订单。这样一增一减之下,导致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工缺口。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处长高鸣表示,疫情放开之后,东部沿海地区大量的工厂,特别是在管理和技术层面的工人,出现大量的空缺岗位,这就需要从中部甚至是西部去招聘大量的工人。所以,广东、浙江、江苏几个沿海地带就出现了“抢工”的现象。

传统劳务输出地区如何应对“被抢工”?

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多地也都释放出“开局即冲刺、奋力拼经济”的强烈信号,地方政府和企业都想要快人一步、抢占先机。因此,保用工的需求就更加紧迫。据了解,广东计划“点对点”组织外省劳动者入粤返岗2.5万人;福建预计将“点对点”输转务工人员超2万人;浙江多市抱团驻地四川广元招工,提供就业岗位1.1万余个。而传统劳务输出地区也在发展自己的产业,面对“劲敌”,他们又该如何留住人才呢?

川渝地区一直是劳务输出较大的省、市,当地大多数人也都是前往广东、福建等地打工。而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有人才能有发展。记者来到了重庆市铜梁区了解情况。

重庆南雁实业集团龙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员工晏有月是近两年回到老家工作的,现在已经做到了管理层,每个月的工资能拿到8000元以上。据了解,他以前都是在沿海地区上班,现在家乡的企业发展得比较好,收入和发展空间不比沿海地区差。在家乡做工不需要往返的费用,还能照顾到家人,肯定是在当地有更多优势。现在厂里普工的工资在4500元到5000元,很多人也都愿意返乡就业。

记者观察到,厂子里还有很多带着红袖标的实习生。据了解,企业和当地的职教中心合作开展订单班。订单班的学生专门学习企业的对口专业,在毕业之前进厂实习,毕业后可以选择直接进厂入职。

重庆南雁实业集团龙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行政人力资源部部长官宇表示,公司现在有800多人,疫情放开以后,生产逐步开始恢复,现在产能也大量增加,所以人员缺口比较大,年后有100多人的人员差缺。当地人社局搭建了很多招聘的平台,给企业解决用工问题,所以年后招聘的速度比较快,基本上80%的人员都招齐了。

在“把老乡留在老家”的同时,企业为解决用工需求,也从周边的省、市、区招聘员工进来。重庆昆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张华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在陕西安康,刚过完年准备出去找工作时,碰到重庆的人社局在陕西招工,抱着试试看的心里来到重庆,做了之后感觉还可以,就在这里留下来继续做了。

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传统的劳务输出地区也在不断加码产业政策,对于一些务工人员来说,家门口就业成了性价比更高的选项。

重庆市铜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和人才中心创业指导科科长朱绍华介绍,铜梁区截至去年年底,务工人员总数在22万人左右,其中在区外务工的人员占了14.5万人左右,春节返乡的人员在6万人左右,节后有接近5万人返岗务工。总的来说,根据这几年的趋势来看,留在本地务工的人员是越来越多。

重庆市铜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何春雨表示,铜梁区现有企业近2000家,产业工人7万余人,建成智慧人力资源市场,15个民工驿站、346个服务站点。他们去年采取线上加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搭建用工平台,举办各类招聘会115场,累计提供岗位3.5万个,成功介绍了6000余人实现就业。近年来,他们还重点开展了“把老乡留在老家”的专项行动,已累计回引6.5万人返乡就业创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6亿人,比上年增长1.1%,其中本地农民工1.24亿人,增长2.4%;外出农民工1.72亿人,只增长了0.1%。2015年以来,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年均增速分别为0.28%和1.99%。显然,农民工留在本地工作已经成为一个较大的行业趋势。

深圳市全顺劳务派遣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全收告诉记者,现在大家的学历都增高了,已经有知识、有文凭了。有的人进入酒店做服务员、做经理,有的人到宾馆去,不再到企业去打工了。过去都局限在沿海城市发展,现在全国每一个省市都在发展经济、招商引资,都在用人。所以,有一部分年龄大一点的人,就在家门口不出来了。

目前

全国各行各业

都是用工紧缺的时候

“抢工”抢得来,更要用得好

用人单位一定要改善用工环境

强化对工人的福利和社会保障

政府则要加强就业监管

引导城市公平对待外来人口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这样才能留住人才

记者|李梓姗摄像|李江杰

编辑|康轩山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转载请注明来源“农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