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田间、车间、直播间,“战疫”春耕这样干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给今年的春耕备耕增加了难度,但沃野千里的洞庭湖平原,一幅不仅存在于田间,还存在于工厂车间和网络直播间的农忙场景已拉开帷幕。人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同时迈出了追求丰收的脚步。
田间:新机器新技术带来新希望
益阳市资阳区农业农村部门在新桥河镇东新村组织了一场新型农业机械推介培训会,将目前市面上新型的抛秧机、育秧播种机推介给粮食种植户,提高种粮效率,增加农户收益。
农机手正操作一台水稻有序抛秧机作业
资阳区各乡镇的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前来观摩学习。“要控制好机械运行节奏和行径路线,这个机械操作相比插秧机稍微难点……”在农机指导员的指点下,种粮大户们纷纷试乘试驾,对机械的操作、使用、注意事项充分了解、学习。只见3名农机手操作一台水稻有序抛秧机,不到10分钟1亩稻田就插满了秧苗。这台抛秧机与传统手抛秧相比,能够提高10倍的工作效率;与机插秧相比,提高了2倍。种粮大户郭跃辉种植了1200亩稻田,在现场观看完演示后,表示自己立马会下单订购一台。
在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镇,种粮大户俞聪正准备给农田施底肥。他打开一款叫作App,选择作物种类后给农田定位,一张详尽的“测土配方施肥表”便呈现在手机里。表里的配方,来源于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建立的包含了近100万个土壤样本的数据库。
“以前施底肥,因为不知道地里缺了什么多了什么,都是十几个人同时在田里作业,今年不仅能节约人工,还能做到‘专人专田专肥’。避免人与人过多接触的同时,每亩地可以少用两到三斤化肥。”俞聪介绍,为了做到“战疫”、春耕两不误,当地农业部门还利用“智慧农业云平台”,让农业专家对农民进行线上指导。
车间:备农资修农机做好“后援队”
尽管车间有浓烈的氨味,但工人们依然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配料机、搅拌机轰隆作响。湖南湘银益源化肥公司的生产车间,再也不是一个月前空空荡荡的模样。
“复工一个月来,我们的产能已恢复了80%,每天能生产复合肥300吨。”公司董事长刘新华介绍,63名工人已全部到岗,按照每天作业20小时实施“两班倒”。正值给秧苗施底肥的关键时期,化肥几乎都是生产一批,就被农户和经销商拖走一批。
同时,为了减少农户往返频率,又避免农机损坏耽误农时,当地合作社今年特意组织了专业维修师提供上门服务。能在农户家里修的,都尽量赶过去。最近半个多月时间,他们11个师傅已累计维修保养了500台农机。
合作社的配件车间里,4000多个各类配件经过清点归类后摆放得整整齐齐。工作人员曹茜介绍,它们是合作社积攒了十多年的“家底儿”,既能满足“爷爷辈儿”的老式农机,也能满足刚上市的新款农机。
“我们建了好几个群,农民需要什么配件,我们送货上门。”曹茜介绍,要得不急或离得远的,就通过快递寄送;要得急或离得近的,就由合作社专门成立的“‘战疫’摩的送件队”送过去。
直播间:高级农艺师变身“春耕主播”
“和大家打招呼时全身都在抖。”过去在田间地头为农民讲过几百场课的南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童中全,没想到自己会坐进直播间,对着美颜灯,成为一名网络主播。
因为疫情原因,把田间课堂“搬到”网络直播间是今年春耕的一大亮点。上个月开始,湖南助农农业科技有限发展公司请来多位农业专家为农民免费办起网络公开课。童中全主讲的内容是“水稻育秧栽培要点”,在向农民网友们讲解了一个小时之后,他又花了半个小时在线回答网友的问题。后台数据显示,共有13.9万人次观看了这堂“春耕公开课”。
公司总经理廖娟介绍,工作人员还会在直播结束后,收集留言里的网友提问,整理之后再交给当期嘉宾进行解答,然后在24小时内,通过私信和回复评论两种方式,反馈给农民网友。
目前,“春耕直播”已成为当地政府购买服务的一个重要项目。廖娟介绍,除了请专家到直播间讲课,他们还会到田间地头举行实际操作的网络直播,并将之前录制的一些讲课视频分门别类之后放到网上供农民网友免费自学。
按照计划,童中全在接下来的一个月还有3场直播。他告诉记者,为了更好服务农民网友,这几天他正在抓紧练习普通话。
来源//新华网、新湖南
编辑//李众
责编//康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