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做到上午配药下午到”,成都市人大代表建议打通居民就医“最后一公里”
2021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健康成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医疗救助制度,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7个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和10个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完成14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造。
对此,成都市人大代表、四川省数字证书认证管理中心副总经理曹吕俊建议,推进互联网医疗体系建设,解决市民日常就医难问题,同时引导患者在疫情特殊时期的就医导向。
“现在还有看病难、挂号难等问题。”曹吕俊表示,目前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缺少安全高效的患者分诊机制、医院信息化系统与互联网打通困难,这些问题还需要解决。“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性意见,但各类相关试点并未有效落地。”
因此,曹吕俊建议,在推进互联网医疗体系建设中,要统筹规范成都已建在建的互联网医院、医共体、医联体等项目,加强互联网医院的配置与监管。其次,要建立全市统一的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引入电子认证+区块链技术,确保互联网医院在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时,全程留痕、可追溯,并向监管部门开放数据接口,信息化手段严格监管,营造有利于互联网医疗服务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同时,依托传统实体医院,加大力度试点建设一批公立互联网医院,并在区县一级开展互联网医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曹吕俊表示,还应加大力度真正实现“三医联动”,将互联网医院药品供应剥离医院,建立区县一级的互联网药房,将互联网医院开具的药物处方直接发至区域互联网药房,完成审核、配送等工作。“力争做到上午配药下午到,下午配药晚上或第二天上午到,真正实现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解决居民就医‘最后一公里’问题。”
红星新闻记者彭惊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