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卫生治理能力评估报告》:长沙人均病床数全国第一!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丨李燚北京报道
编辑丨耿雁冰
日前长沙卫健委公布了15个医疗卫生项目,计划总投资达43亿元。
“如果这场疫情发生在其他城市,现在局面会怎样?”随着国内疫情发展形势趋缓,越来越多人开始反思此次疫情。
近日,更是有网友把这个残酷的问题,抛给了长沙。毕竟,此次疫情让中部“老大哥”武汉都很吃力,这就难免让人对近邻长沙的医疗资源负荷能力提出质疑和担忧。
长沙卫生事业家底究竟如何?根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能力评估报告》,虽然长沙经济在17座“万亿GDP俱乐部”中靠后,但其部分医疗资源指标非常拔尖。
床位,是医院收治能力最直接的体现。2018年长沙共有卫生机构床位数7.73万张,折算到每个常住人口身上,每千人拥有床位数达9.48张。同期,全国平均水平是6.03张。
人均病床9.48张,跟同等城市相比是什么概念?这一水平,不仅在17个万亿GDP城市中最高,超过了北京、上海等众多经济大市,更是居全国首位。
接近国内发达城市水平
据湖南卫健委统计,截至4月15日24时,长沙累计确诊新冠肺炎患者242人,出院240人。按此,长沙治愈率达到99.2%。
在17座万亿GDP城市中,确诊人数在200以上的城市共7座,但治愈率还能达到99%以上的,长沙可以说是最强的。
如何做到的?一组数据可以看得清楚:目前长沙共有医院232家,其中三甲医院15家,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9.86人、病床9.48张,均接近于国内发达城市水平。
素有中国医学界“四大天团”之一的“南湘雅”,就坐落于长沙。它是长江流域以南唯一承担脑血管方向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的国家卫健委委属管医院,今后将打造以突发传染病患者抢救为主体的区域性危急重症医学中心。
据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2018年度《中国医院及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排在第16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排在第18名,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进步16名(第76名)。此次上榜的还有湖南省儿童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等医院或部分专科,均位于长沙。
这与21世纪经济研究院推出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能力评估报告》结论相吻合。在以医疗卫生机构、三甲医院为代表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指标上,长沙居17座城市第八名,高于郑州。
投资6.8亿扩建传染病医院
疫情考验政府反应速度,疫后之役更显主政方的长远考虑。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日前长沙卫健委公布了15个医疗卫生项目,计划总投资达43亿元。其中,今年新建或预备项目大幅增加至11个,投资额占40%左右。
扩建长沙传染病医院,是今年规划中的重点。在这次疫情中,仅仅3天,就修葺改造成的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即长沙传染病医院),是湖南省、长沙市“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抗疫主战场,被称为长沙的“小汤山”。据统计,今年新规划的长沙传染病医院项目共3个,投资6.8亿元。
同时,一批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建设的项目也正在路上。据悉,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五医院建设项目均按照三级医院规划建设,并采取与民营资本相结合的经营模式运营;长沙市四医院滨水新城院区、长沙市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望城区人民医院、浏阳市人民医院等在建项目均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建设。
此外,长沙市口腔医院河西分院、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河西院区项目,已纳入市重大项目库,正在开展前期选址工作。
目前,长沙共有27家三级医院。预计随着一批项目落地,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院将达大幅增加。
不过,根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推出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能力评估报告》显示,长沙公共的卫生服务水平还有提高。2017年长沙婴儿死亡率为3.62‰,人均期望寿命79.08岁,在17座城市中均排倒数第二,主城区外的医疗资源覆盖力度和服务能力还需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