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消费者为何爱“抢货”?背后的逻辑是...丨21读书
每周一本书
让阅读,丰满人生
21君:近年中国消费者在境外的“抢货”潮层出不穷:
2012年掀起了奶粉抢购潮,使得美国、英国、香港不得不出台奶粉限购政策。
2013年、2014年出境购买奢侈品成为消费主流。
2015年春节,日本马桶成为了中国顾客新的“抢货”目标。
2016年以来,感冒药、纸尿裤、化妆品等日常消耗品又成为新的抢购目标。
这些现象的背后无疑不透露着,品质消费正在逐渐成为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新潮流。
本文整理自《品质经济——未来零售革命下的商业图景》
编辑丨阿巷
自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新进入了新常态,从日益强大的电商平台新消费模式的转变,到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消费理念升级,中国的零售业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品质消费时代来临,品质经济正成为未来零售革命下的新商业图景。
01
从品质消费到品质经济
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新的消费需求必然给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体系带来新的挑战,其核心是如何以足够低的成本和海量消费者建立联系、挖掘消费需求,针对消费需求制造出高满意度的商品。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给新商业系统的转型提供了契机,新技术有效缓解了生产、流通环节与消费需求的剪刀差,使品质消费从理想走向现实。
“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新的商业文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整套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生产、生活各部门的深度融合和应用,不仅是物理意义上加其他行业,而且要引发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化学反应,通过要素重组革新行业运行规则。互联网首先通过改变信息的传输方式和效率,打破了商业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改变了买卖双方之间的格局,从而引发了从交易场所到传播环境、买卖关系等一系列的变化。
品质消费是对传统消费从产品、服务到体验等一系列的改造升级,最终扩散到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品质经济系统。京东的实践恰好证明了品质消费推动品质经济形成的过程。
一是品质消费推动流通变革,再传导到生产制造环节。
在工业时代,标准化生产环境下,产品的好坏只能通过功能性这一维度来对比,进入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得到解放,在这种趋势下,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基本的功能性需求,开始要求更好的体验和服务,电商平台应运而生,电商平台基于消费数据驱动企业生产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商品,从而获得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是品质消费由核心消费人群向其他人群扩散,从点到面向社会扩张,并由消费层面扩展到整个社会服务。
根据京东数据,白领、学生、教师和一般职员是网络消费的核心人群,但近年来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是消费品类多元化、消费品质关注度的提升和农村网购市场的崛起,说明品质消费的社会化进程正在加快。
三是品质消费从东部区域到西部区域、由单个区域到多个区域扩散。
京东消费数据显示,从区域上看,一线城市的网上超市发展迅猛,食品饮料、个护化妆、母婴等百货商超品类开始取代服饰与数码产品、手机,成为销量最大的品类;二三线城市互联网消费市场与一线城市的差距正在缩小,消费能力和购买力潜力正在显现。三线以下的中小城市和乡镇虽然没有一线城市多元化和全品类的电商消费,但在部分品类上如家电、通信产品等大宗物件上,其消费实力直逼一线城市。
02
品质消费是否意味着消费者花更多的钱?
实际上,价格的高低仅是消费的一个方面,过去在消费领域谈得最多的是性价比,即商品的性能值与价格值比,许多人把性价比看成选购商品的一个重要指标。性价比高也往往被认为是“便宜”“划算”的代名词。
在品质经济时代,消费者的习惯已经逐渐从追求性价比到追求效价比,即在一定的场景和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带来良好的体验。
性价比高的商品未必是给消费者带来效用最大的商品,比如某酒店的一个性价比很高的房间,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可能居住体验并不好,一个很便宜的化妆品,可能对皮肤产生很多副作用。从长期成本和潜在风险来看,价格便宜的商品其实是最贵的。因此,需要从成本、风险和效用的角度综合来看消费行为的变化。品质消费的商品虽然相比廉价商品价格高,但是实现的效用价格比更大,资金的利用率更高,由此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效用是指消费者消费商品获得的满足,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评价。这种满足包括实用性物质上的满足,称为“实用性效用”,也包括精神上的满足,称为“炫耀性效用”。
实用性效用主要是说商品具有的满足消费者某种实际需要的能力,这种需要主要是物质或服务上的满足。商品的实用性效用是商品本身具有的客观存在的能力,可以采用物理、化学等科学方法准确测量。
炫耀性效用是商品在满足真实需求之外附加的社会地位和财富身份的符号。凡勃伦认为:要获得尊荣并保持尊荣,仅仅保有财富或权力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能够提供证明,因为尊荣只能通过这样的证明得来。为了持续得到别人的尊敬,个人必须展示其财富。因为只有在明确展示财富时,个人才会受到尊敬。相对价格具有较好的显示功能,且相对价格越高就越能显示购买者拥有较高财富,因此对相对价格较高的商品的消费能够得到较高的虚荣效用。
品牌附加给人们自尊和优越感的心理满足程度就是炫耀性效用的体现。品牌商品的炫耀性效用大大超过了其实用性效用,消费的更多的是“品牌”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再进一步是故事和情感所代表的身份和地位,这种“非实用性”是纯粹的商业附加值,即对拥有者的社会地位的标榜和肯定。而品质消费不会过分地追求这种炫耀性效用,而是关注商品本身的实用功能能够得到保障,所以倾向于选择“品牌”,因为这种选择付出的成本更低。
品质消费不仅仅局限于功能上的满足和希望得到品质的保证,这种商品能否超越产品功能给人们带来某种感官、情感或情绪上的满足也越来越重要。追求感性消费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潮流。这种价值的转换在消费者从数量、质量购买阶段过渡到感性购买阶段时,就成为可能。消费者有能力进行这种感性的购买,即消费者愿意为体验买单。
品质消费者更关注商品本身的质量以及品牌背后的文化,愿意为降低其他消费风险付出一定成本,从而充分满足自己的实用性要求,不过分追求炫耀性效用,实现整体效用的最优。传统的生产型社会逐步转变为品质消费社会,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方式正逐渐成为社会地位和文化身份的象征。
03
从耐用性到场景性
品质消费逐渐成为人际沟通的媒介
2016年以来,市场环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新生代由80后转向90后,作为一个独特的消费群体,他们的喜好、心理特征以及消费意识都会影响消费的方式和潮流趋势。他们生长在互联网时代,在生活和消费方面,更在意网络群体或社群的意见与观点,习惯于参考网络群体中的品牌效应、朋友推荐、网络口碑制定消费决策。
从消费心理上看,新生代消费群体喜欢追求时尚新颖和个性化,同时具有较强的炫耀和攀比心理。他们崇尚多元化的消费方式,更愿意为快乐花钱,会为买到新鲜有趣的产品而欣喜不已。他们选择商品的侧重点也远远超越了耐用性和物质性,而是很大程度上受到消费场景的影响,更在意当时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本质上看,场景也是一种心智影响力,在碎片化的移动场景时代,人们的认知不断发生变化,从传统广告、线下商场到明星代言、线上熟人推荐,任何信息内容的触动都可能引发消费决策选择的变化,消费者不再按照过去既定的路线选择商品或服务,而是按照移动场景引起的共鸣来选择消费。
比如以前大家在谈论选择酒店的时候,往往都是在比较硬件、服务等功能性属性,聪明的酒店运营会另辟蹊径,从情感沟通的角度为顾客全方位打造适合的服务场景:有恋人的“浪漫定制房”,有好闺蜜的“闺蜜定制房”,还有为“熊孩子”家庭准备的“亲子定制房”,看似单一的场景化服务,却涵盖了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场景。通过场景定制打造的产品,为人与酒店、人与人之间建立了连接,酒店不再是冷冰冰的房间,温度悄然而生。
品质消费逐渐成为个体定义自我形象和他人形象的一种方式,成为人际沟通的媒介,商品不仅仅提供实用性功能,也包含了消费者的个人品位。所以消费者进入象征的领域,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不一定要通过拥有昂贵的物品,也可以把很平凡的便宜的物品变成一种独特的品位。所以,品质消费并不是炫耀财富和地位,而是通过有教养、有品位的消费微妙地展示出其社会地位。
在品质消费时代,人们的消费方式已然发生重要转变,在不同场景下根据商品的品质、品牌、体验选择对自己效用最大的商品组合,成为新时代品质消费的最突出特点,从这个逻辑来看,“抢购马桶盖”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赠书福利
刘强东力作,提出品质三角等创想,以品商战略拥抱新经济、重构新秩序,基于国内主流电商的实践和宏观研究,对品质经济、未来企业竞争新趋势做了深度阐述。
《品质经济——未来零售革命下的商业图景》
作者:刘强东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
现在,21君给大家谋福利啦,免费送书!
如何获得?在本期周末读书下面留言,获得点赞数前10名(点赞数需不少于20)的读者,将免费获得《品质经济——未来零售革命下的商业图景》一本,我们将在明晚的夜读中公布获奖名单哟~(所以点赞前10的截止时间是12月11日20:00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