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国 “她”的力量——李继莲专访
她们,
是母亲,也是女儿
是妻子,也是朋友
她们
无论是“萌妹子”还是“女神范儿”
都是田间地头最靓丽的风景
她们与所有农业科研工作者一样,
踏实做事,埋头苦干
为祖国农业发展默默耕耘,
为保护粮食安全尽出了自己的力量。
她们也是一位位不普通的女性科学家,
心系百姓,
时时刻刻关心着国人吃饭的问题,
有没有吃得营养、吃得健康。
世界正因她们而变得更好。
今天,接受三农头条采访的是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
传粉蜂繁殖生物学与授粉应用团队首席科学家,
中国养蜂学会蜜源与授粉专业委员会主任
李继莲
小蜜蜂,大产业
爱因斯坦曾预言:“没有蜜蜂,就没有授粉,就没有植物,就没有动物,就没有人类。如果蜜蜂从世界上消失,人类也将仅仅剩下4年的光阴!”
蜂对人类的贡献不仅仅是产蜜,
没有蜂类可能我们的瓜果蔬菜都没有了。
李继莲研究员介绍,
蜂类授粉意义非常重要
我们生活中的瓜果蔬菜都需要蜂类授粉。
农作物自然授粉,
花粉与雌蕊柱接触量少,
会使作物出现局部授精不全,
而导致品差、质次、量低的现象。
而成本低,效率高的授粉方式之一。
就是蜜蜂授粉,
能使98%~100%的农作物品种
提高授粉率达230%~400%,
产量提高达40%~50%以上。
很多作物都离不开蜜蜂授粉,
不可缺少的有大棚种植的瓜果蔬农作物,
露天的油菜、玉米、大豆、芝麻、水果蔬菜等等。
蜜蜂授粉不但能完全替代人工,省工省力,
还能提高商品果率,增加种植户的收入,
真正实现“小蜜蜂,大产业”。
甜蜜是有代价的
蜜蜂吃起来甜甜蜜蜜,
甜蜜背后是一根根锋利的蛰针。
李继莲研究员讲到,
从事蜜蜂研究,被蛰是无法避免的。
“我上大学实习的时候,
有一次被蛰了200针。”
平淡的语句中透露出蜂类研究的艰辛,
甚至有很多优秀的同学因为蜂毒过敏,
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研究领域。
研究蜂类就是需要与蜂共舞,
和蜜蜂去“沟通”
认识和了解蜂类,才能更好的研究它。
李继莲
2004年在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工作至今,
一直从事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传粉昆虫健康与物种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在“传粉蜂健康与多样性保护”这一国际热点问题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1、探明了熊蜂肠道微生物存在的两种保守生态型,是继发现人类和大猩猩肠道微生物特定生态型后首次在传粉蜂上被发现。
2、明确了传粉蜂肠道优势菌群的定殖机制。
3、首次发现烟草环斑植物病毒可跨宿主侵染蜜蜂,并通过蜂螨水平、垂直传播。
4、揭示了蜜蜂病毒对熊蜂的跨种侵染和传播机制。
上述研究成果对解决传粉蜂数量下降问题和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传粉蜂授粉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编导:高吉、王楠
摄像:马炎、田旭
剪辑:胡旭
设计:谢泽宇
编辑:胡旭
主编:杨公元、张越
监审:宋锦峰、杨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