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提问,当场亮分!成德眉资这4个项目冲刺第二批精品示范点
“请团队入场——”
主持人的一声开场白,4支队伍都结束了最后的准备。由四川各地发改部门、镇街党委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代表共同组成的申报团队,陆续进入四川省同城化办的多功能厅,接受一场严格的“考试”。
7月6日,成德眉资交界地带融合发展第二批精品示范点评审会召开,青广现代粮油合作产业园、中国(彭什)黄背木耳(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新津区—眉山天府新区交界地带智能制造精品示范点、四川(金广)农旅融合产业园参与角逐。在8分钟的陈述后,他们接受了来自省同城化办、省级部门和高校专家的现场提问并答辩。“麻辣”提问、没有脚本、现场点评、当场亮分,这4个项目与首批8个精品示范点将共同肩负起打造同城化发展支撑点的任务,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的路径。
彭州什邡合作
拿下多项全国第一
一排是“考官”,一排是项目团队,“考场”的氛围颇为严肃。
中国(彭什)黄背木耳(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位于什邡市湔氐镇、彭州市敖平镇交界地带,核心区涉及10个村。别看园区不大,这里却拿下了多项全国第一。2021年,园区黄背木耳种植规模约2亿袋、产量达5万余吨(干货)、总销量占全国65%以上,均居全国第一,产业发展蒸蒸日上。
总体目标以建成国家食用菌产业现代化绿色发展先行区为核心——会上,什邡市副市长卿尚发介绍了园区的目标,他表示,相关部门在前期赴山东、上海对农业园区的建设、农产品价格指数建设等内容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为园区制定了总体规划。园区还申报了黄背木耳国家地理保护标志,准备将品牌打向全国。
“我们注意到,园区的企业在有效市场上发挥了很大作用,在有为政府上你们是如何推动融合发展的?”省委改革办相关工作人员抛出了问题。
“政府在基础设施保障、项目招商支持等方面来推动产业升级,通过发行专项债来筹措项目资金,”团队人员介绍,为了破解交界地带常有的产品相近、压价竞争的问题,两地合作建立了农产品价格体系,保障农民的利益。
“这是个小而精的项目,围绕核心产品、重点产业来做深做细,让我印象深刻。”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文丽点评说。
通过进一步追问,评审会上了解到更多两地合作的故事。原来,交界地带的两地已经形成了较为健全的产业链,除了菌类种植企业,还有生物肥料处理、塑料处理、冷链物流、菌类加工等企业。“我们在科研开发、种植技术推广、农户培训方面比较强,彭州的四川濛阳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国家级蔬菜市场和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有销售仓储的优势,我们一个在前端一个在末端,分工明确,形成了‘合’。”卿尚发补充表示。
“清单制+责任制”
季会商、月通报
评审会上,作为成德眉资交界地带融合发展的唯一一个工业合作项目,新津区—眉山天府新区交界地带智能制造精品示范点吸引了不少关注。
基于产业优势,这个园区将依托中车长客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川发展轨道交通智能装备产业园等产业资源与眉山龙腾铁路、中建西部等相关轨道交通企业推动合作,共同打造交融地带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协作示范。还将围绕新能源产业上下游错位互补,依托宁德时代等锂电池“链主”企业以及硅宝科技、茵地乐等两地布局企业,与眉山通威光伏、国润新材料、中广核拓普等企业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打造新能源错位互补协作示范。
“你们在协同互补上做了哪些工作?可以给其他点位带来哪些参考经验?”
面对这一问题,新津区副区长贺恩洪表示,“清单制+责任制”是一项经验,双方定期收集双方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建立问题台账,实行动态管理,按照“清单制+责任制”分类梳理融合发展问题,会商双方对口责任单位专题研究、协调解决,针对性制定解决措施。“每个季度都要会商,每个月都要通报问题进度,共同推动解决。”
“要探索创新合作新模式,打造同城化发展若干支撑点。”省同城化办专职副主任吴小冬在评审会之后表示,成德眉资区域的交界地带融合发展,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融合发展,也是成都都市圈区别于其他都市圈交界地带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各精品示范点要创新探索交界地带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的良好举措,化零为整,通盘规划,力争在规划编制、政策协同、基础共建、产业共融、公服共享、生态共保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据悉,此次评审会从基础条件、融合发展思路、特色优势3个方面进行评分,按照40%的比例计入总分,另外60%为实地调研评审得分,最终评审结果将以省同城化办名义按程序发布。
红星新闻记者钟茜妮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