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安公布4起打击生态环境资源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时间 • 2025-07-22 15:48:02
非法
犯罪

非法采矿、非法倾倒工业废料……8月14日,在8·15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省公安厅获悉,四川公安对破坏生态环境资源安全犯罪重拳出击、露头就打;为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维护生态安全意识,公布4起打击生态环境资源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非法开采景观石

涉案70余万元

2024年6月,甘孜公安机关根据工作中发现线索,破获洛某等人非法采矿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扣押景观石540余吨。经查,2024年3月以来,犯罪嫌疑人为牟取非法利益,在未办理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租用装载机、货车等机具,擅自在甘孜州乡城县某河道内非法开采景观石1600余吨,以货运方式对外销售牟利,经鉴定,非法开采的景观石属闪长玢岩、安山岩矿石,涉案金额70余万元。该案案发地属于生态保护区域和长江流域,犯罪嫌疑人在河道内大肆盗采景观石,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和河道水利重大风险隐患。

两公司非法采矿

涉案金额达6000万元

2023年1月,雅安公安机关根据自然资源部门情况通报,破获某工业公司、某石材公司非法采矿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经查,某工业公司、某石材公司为牟取非法利益,无视矿产资源管理规定,在雅安市宝兴县某矿区矿权许可范围外,分别非法开采大理石71380立方米、69123立方米,涉案金额6000余万元。

该案案发地位于雅安市宝兴县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区域,为我国首只野生大熊猫发现地,生物资源丰富,是生物多样性宝库。该案涉案企业为牟取非法利益,超越矿区许可范围盗采大理石,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造成巨量国家矿产资源流失。

将含氨氮污水直排长江干流

伪造数据逃避监测

2024年4月,宜宾公安机关根据行政部门情况通报,破获某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污染环境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经查,2024年3月以来,由于污水量超过处置能力,宜宾某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指使技术人员,将污水在线监测系统的“氨氮”“总氮”供样口接入事先调剂好的样品塑料瓶(俗称“挂吊瓶”),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逃避在线监测,将大量含氨氮的污水直排长江干流,造成外部环境污染。

过高的氨氮浓度会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进而破坏生态平衡。该案案发地属于长江干流区域,犯罪嫌疑人为逃避环保部门监管,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偷排大量含氨氮污水造成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损害,影响十分恶劣。

非法倾倒工业废料

被告人被判赔偿600万元

2023年2月,成都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线索,破获张某等人污染环境案,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挡获吸污车1台,查获工业废料(酸液)60余桶、20余吨。经查,犯罪嫌疑人非法收储一批工业废料后,交付给无危废经营资质的其他犯罪嫌疑人非法处置,将该批工业废料装运至成都市东部新区某路边排水管倾倒,流入沱江支流绛溪河。经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调查范围内土壤总损害方量为782.50m3。

该案被列为公安部督办案件,打掉了一个非法倾倒工业废料(酸液)污染沱江支流的犯罪团伙。犯罪嫌疑人共向沱江支流绛溪河倾倒工业废料(酸液)9吨,造成水体严重污染。该案中,公安机关联合相关部门有力打击了违法犯罪行为,有效遏制了环境污染扩散。同时,检察机关启动生态损害赔偿公益诉讼,经法院审判,判决被告人承担生态损害赔偿金600余万元用于生态环境修复,最大程度减少了环境污染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

红星新闻记者闫晓峰图据四川省公安厅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