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的国土面积创造全国13%的GDP!去年全国国家级高新区预计营收超48万亿

时间 • 2025-09-01 17:27:39
企业
产业
新区

2月25日,科技部副部长邵新宇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国家高新区表现出强劲的抗风险能力和逆势增长势头。初步核算,2021年全国169家国家级高新区预计全年营业收入超过4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左右。利润总额4.2万亿元,同比增长17%左右。国家高新区以0.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约全国13%的GDP,“可以说,已经成为我们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邵新宇介绍,国家高新区现在已经成为科技的聚集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更是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的重要载体。科技部一直把“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作为高新区发展的己任。这些年来建立了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培育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制度、环境。让高新区发挥改革探索试验田的作用。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和简政放权,开展政策创新与先行先试等系列的改革措施,开辟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道路。同时,强化高新区创新策源地的作用。高新区企业研发支出占全国研发支出的一半,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也占到全国的一半,为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和高端产业的培育发展提供了源头的技术支撑。

邵新宇称,高新区还发挥了高端人才的吸引作用。高新区集聚了近两千万从业者,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的全时当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倍,为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人才供给。同时,高新区发挥了全链条的孵化作用。形成了从众创空间到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链条,面向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国际资源的集聚辐射方面,高新区吸引了一大批优质的国际技术、人才、项目、资金、创业服务机构等落地高新区。企业加快“走出去”,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超过2000家。

邵新宇介绍,目前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全国约1/3的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壮大了一批世界级的产业集群。他举例,中关村高新区培育了一批信息技术龙头企业,产业规模占到了全国的17%;武汉东湖高新区培育了一批光电子企业,产业规模约占全国的50%;张江高新区培育了一批集成电路企业,产业规模占全国的35%;西安高新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等硬科技产业;兰州高新区积极培育生物医药产业,特色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明显。其他高新区也在培育特色产业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邵新宇表示,下一步,科技部将继续坚持“四个面向”,做实做好“高”和“新”这两篇文章,更好发挥高新区在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辐射带动作用。一是支持高新区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以领军企业为龙头,以产业链关键产品、创新链关键核心技术为支撑,培育若干世界级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二是支持高新区构建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产业向智能、绿色、低碳发展。三是落实和推广中关村自创区先行先试政策,进一步落实“放管服”,在政策创新、园区治理、商业环境等方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北京报道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