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刘丁己:政产学研兴澳 粤澳合作创新局
21:36
澳门特区政府近年来重视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在2021年度施政报告中明确提到,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作用,整合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有关科研力量,引进优质项目资源,加快推进产学研融合,重点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
“澳门科创环境与产学研发展起步慢、资源少、限制多、市场小、人才缺乏,种种先天限制条件下,要想迎头赶上,需要格外努力。”近日,澳门大学持续进修中心主任、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刘丁己教授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记者专访时表示。
澳门特区政府要带头拟定产学研发展方向,走“政产学研”的道路,由政府直接主导,才能打破重重限制,针对澳门所需和目标,做专、做强、做精、做大,大步向前。
“从国家大局来看,琴澳一体化是将‘一国两制’优势进一步发扬光大的最佳示范区,”刘丁己说,“在横琴产学研基地,一批科技成果正在对接当地政府和企业资源积极开展商业化过程。”
吸引人才需要“先立后破”,挣脱行政桎梏完善生态方面可以从几个部分来考虑:首先是从法规法令方面,澳门特区政府是个非常照顾自己人的地方,意思就是对于本地人才和本地劳工具有很强的保护意识。这个本身也没有错,但是对于吸引高端人才来澳门,甚至是对于吸引更多中端的产业技术人才来澳门,打造高科技的产业生态链就形成一定的困难。比如说从外国或外地引进的人才,在澳门要经过层层的审批。当他们在澳门审批的时候,可能有别的地方用更快的速度,更强的方法,更好的待遇来吸引他,人才可能就被抢走了。所以第一件困难的地方,就是在法规和人才引进的制度上,澳门特区政府有比较多的进步空间。
第二点在于高校的科研人才引进同样有严格的限制。在澳门本地有能力推高端科研发展项目的,一般来讲是公立高校。但是澳门现在的公立高校基本上是受到公务人员的员额规范,就是不能超过总量的限制。以澳大为例,现在大约有600多个教授,他必须是要有5个人退休或离开了,才能另外再补5个人。科研人才必须要从特别批准的角度去做,意思就是如果今天政府部门刚好有人离开了,需要牺牲政府部门的名额来把人才补到澳门大学。所以科研人才的引进对于其他的部门造成了一些困扰和麻烦,而且还不断地要去挑战主政部门的决心和耐性,甚至考验他的眼光,所以整个事情做起来就绑手绑脚的。所以说,如果要进一步地让引进高科技人才的主要功能由公立大学来承担,那么如何在公立大学跟政府员额制度上面作出制度上的调整,甚至是如何重新定位公立大学的公法人地位,我想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确实政府的相关人士也不断在积极探讨,但是速度还可以更快。
第二,澳门之所以能够吸引到很多人才,其实有一些优点,比如税制较低,地方较小,所以行动、办事都很方便、基础医疗系统完善、基本福利也好。在澳门工作,如果未来子女也取得了澳门身份证,升学和就业上面都有很大的便利。但也有些不足,像深圳也好,苏州也好,每个地方都有积极争取人才的计划。有的时候不仅仅是学校或者公司提供薪水,地方政府本身还有一次性的拨款,比如说资助50万、100万、200万。针对不同的学科带头人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能力的专家都有额外的工资和住房补贴,而且这些补贴多数是免税的。如果澳门在原有的优势上,再没有办法加码去和其他地方竞争,那么这些人才还是要考虑。尤其我们知道,很多在澳门公立高校工作的老师,其实要受到很多限制。他如果要到外面去兼职演讲,必须去申报。外面的兼职活动的薪水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额,还要跟主管报告。相关的法规跟制度非常的繁复,而过去这些法律法规的存在的理由,就是希望他专心在学校教书、写论文就好,最好不要做其他的事情。但问题是现在时代变了,我们要讲产学研,要讲高科技发展,就不是只有躲在研究室写学术论文这么简单,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我认为就要多考虑法令法规上的调整,优化引进公立高校人才的方法和政策,以及考虑在绩效考核方式上进行补充或调整。
再举个例子,澳门的微电子芯片设计是做得相当不错的,再加上澳门大学还有中医药产业的重点国家实验室,智慧城市物联网实验室,这样的优势和特色是其他地方很难复制的。因为澳门地方比较小,她要做的就是有地方特色,而且是国家和湾区所需要的。那我想跟其他高校比起来,我们也不可能全面的竞争,肯定是根据优势进行错位发展。
以“PICK”原则优选适合澳门年轻人的路所以,在创新创业之前先想好“PICK”:个性是不是适合创业?创业的点子有没有可能成功?资本够不够?有没有好的人际网络?这四点要先想清楚,确定是否适合创新创业。
支持高校与人才政策是重要配套对于想要来澳门大学读博士的外地的优秀人才,经过筛选,我们会把一些非常有潜力而且非常棒的人才吸引到澳门大学,同样的,我们也有相当不错的奖学金,奖学金的力度对比某些顶尖的高校毫不逊色。我们希望他们来澳门,也许他们读了几年博士后,对澳门就会有更多的认同,就愿意留在澳门继续贡献心力,这是我们大学在自己范围里面能够做到的一些事情。当然,对于人才的培养,都是一件很着急的事情,我们都希望能越快越好,但是我也希望各位观众,或者是各位关心澳门科创发展的朋友要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从来都不能速成,所以也需要给澳门一点时间。
首先澳门身处特区,所以在制度上有相对灵活的空间,也比较有弹性。同时澳门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很多其他大学略有不同,好比说我们是全英语教学,国际化程度高、资源也很丰富,大部分同学都有机会到外地去进行一学期甚至一个学年的交流访问,对于拓宽眼界有很大的帮助。加上我们有住宿式书院的制度,学生在全人教育的培养上比较完善,并不会说只要求做好专业而其他都不管,所以我们非常鼓励内地或者外国的学生都到澳门大学进修。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对学生们学习的投入跟支出是很大的。我们希望不仅仅是从外地引进高端的人才,也希望能够通过澳门大学,或者其他兄弟院校一起来培养澳门的优秀人才。这样既可以从外面得到好的人才,本地又能培养好的人才,我相信速度会比较快一些。
(作者:特约记者蔡依莹编辑:李莹亮)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