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红娘”于砚华:建28个求职群,24小时不关机服务5万人
6月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人社服务为人民”中外记者见面会。福建省福州市劳动就业中心副主任鲍道榕、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就业服务局副局长于砚华、浙江省温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支队长潘剑龙、江西省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综合处处长柳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局局长金彩虹亮相见面会。
为老百姓守好“饭碗”,为求职者找到更好的工作,他们一直在努力!其中,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就业服务局副局长于砚华从业30多年,为10余万人圆了就业梦。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就业服务局副局长于砚华
情系百姓,“就业红娘”为10余万人圆了就业梦
从业30多年来,于砚华始终和求职人员面对面、肩并肩。她把曾经冷清的区级人力资源市场打造成为连续17年全年招聘无淡季的全省五星级人力资源市场,累计服务30余万人次,为10余万人圆了就业梦,职业介绍成功率90%以上。
于砚华创建的涵盖万余名求职者、千余家用人单位的28个求职招聘群,全天互动交流,将“指尖就业”做到了极致。她手机24小时不关机,累计为5万余人落实了就业政策,被服务对象亲切地称为“就业红娘”。
于砚华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就业人,在工作中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儿都当做大情去做,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群众的贴心人。对每一个求职者,我都力求做到‘保姆式服务’,从推荐适合的就业岗位,到跟踪回访,直至稳定就业,每个环节我都事无巨细,一管到底。”
在回答红星新闻记者提问时,于砚华讲述了“就业红娘”背后的故事。她说,所谓红娘,其实就是牵线搭桥,就业人所做的就是为企业和求职者架桥铺路。“这些年,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于姐,我找到工作了’,‘于姐,我在这块干得挺好的,这个岗位非常适合我’……这些质朴的话也证实了求职者对我的认可和信任。”
于砚华说,作为红娘,自己深感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每当看到这些人通过他们的努力找到幸福的金钥匙,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一位年纪很大的朱大姐,没有什么技能,几次求职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得知这个情况后,于砚华反复沟通协调,最后在一个企业帮助她找到了一个适合她的工作。之后,于砚华每隔一段时间都电话回访她,还实地去看望她。朱大姐逢人就说:“要不是于姐不厌其烦的努力,哪有今天的好工作。”
对用人单位,于砚华会认真分析每一户企业的招聘要求,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招工急和招工难问题。曾有一家大型企业,接到了一个大生产订单,希望在4天的时间招到300名员工,难度空前,但是于砚华毫不犹豫答应了。为了兑现诺言,她和同事们把所有的招聘信息分发到全市所有的街道乡镇和社区,又联合7个民办中介所,一起为企业寻找劳动者。面试当天,公司经理如约前来,当他看到眼前黑压压挤满了500多名求职者时非常激动,没有想到来了这么多人,他说:“于姐,你真是太给力了。”讲起这些,于砚华充满自豪。“其实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细细想来,这么多年,经过我手介绍的职业介绍成功率能达到90%以上,我想这也是大家称我为就业红娘的原因吧。”
破解就业难,“就业红娘”给出这样的建议
谈到现如今年轻人的就业形势,于砚华说,现在的年轻人找工作,择业想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更多是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较少考虑自己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而企业更关注求职者是否适合我现在这个岗位,能否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较少考虑员工的个人发展和福利待遇。
如何破解这个问题,她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畅通渠道。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及时发布招聘信息,让求职者及时获得就业岗位,促进他们的就业。二是加强匹配。运用大数据平台,分析求职招聘市场的供求态势,提高匹配的精准度。三是做好延伸。要加强对年轻人的职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规划求职方向,提高他们技能,促进他们就业。同时对企业进行用工指导,引导企业多给员工人文关怀,筑巢引凤,留住人才。
对于年轻人找工作,于砚华还建议,应该调整求职心态,找准人生定位,掌握实用技能,崇尚工匠精神。“只要你做得好、做得精,不论是搞航天的还是搞流水线的,都会取得令人羡慕的成绩。人生不看起点有多低,只看你飞得有多高。”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北京报道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