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规划让成都更有韧性”,这场论坛专家纵论城市的绿色与健康

时间 • 2025-09-07 03:08:17
成都
公园
城市

2020年11月16-17日,第四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及“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相关活动在成都举行。在以“绿色与健康,增强城市发展坚韧性”为主题的分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分享了他们在相关领域的经验。

“在疫情的冲击下,人们更加意识到一个自然、绿色和可持续的城市对于城市发展以及城市健康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论坛主持人、宜可城东亚秘书处北京代表处项目经理毛博阳说。

▲11月16-17日,第四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成都举行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而城市可持续发展更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发改委推进城镇化工作办公室综合组组长吴越涛谈到了新发展格局中新型城镇化对于城市发展,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吴越涛表示,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完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

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推动建设轨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圈,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引导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市瘦身健体,提升大中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到县城就业安居的需求。同时,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城市空间结构,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统筹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

关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二级巡视员刘宁重点介绍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NBS定义为“保护、可持续管理和恢复生态系统的行动,从而适应性地应对社会挑战,同时提高人类福祉和生物多样性”。刘宁表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可将自然融入城市,增强城市发展的弹性和韧性。“中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强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处理好城市生态、生活和生产之间的关系,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又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成都锦城湖公园

成都的公园城市规划让城市更具韧性

刘宁谈到了他在成都的感受。刘宁说,他了解到成都公园的规划与建设就是基于自然的考虑。在空间布局上通过绿地公园、森林公园结合城市设计,用多样的生态系统嵌套、耦合,变成了更有机、更联通的生态系统,让城市更具韧性。

刘宁还提到了成都的另一独特实践“碳惠天府”,刘宁说,这是用政策+市场机制改变人的行为。“越来越多国家认识到城市生物多样性,城市公园和自然保护地在改善公共健康方面的重要价值。”

▲成都桂溪生态公园

“公园城市,公园放在了城市的前面。以前是在城市之中建几座公园,现在是把城市建在公园之中,整个城市是一个大的公园。未来更进一步的状态就是城市建在自然之中,自然和城市融为一体。”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东亚秘书处主任兼中国首席代表朱澍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谈到了他对于成都的感受。“成都正在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有很多的湿地、公园正在建设。并且,我了解到,成都在新的城市更新过程中明确有要求,必须保留一定的绿色空间和生态系统,这些做法都是很多城市值得学习的地方。”

朱澍说,国外一些城市希望了解中国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之中怎么去克服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挑战,“我觉得成都在这些方面做出了非常好的探索,我们作为国际组织也非常乐意牵线搭桥,把成都的经验和行动展示和分享出去,让全球城市向着可持续、宜居、更具有韧性的目标迈进。”

红星新闻记者彭惊摄影吕国应

编辑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