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评丨“不能什么热门就提什么”,白岩松的话值得琢磨

时间 • 2025-09-10 02:24:45
政协委员
提案
社会

尽量让每一种声音、每一个想法,都获得同等的表达、展示机会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说,“政协委员不是说了算,但要想尽办法说得对、说得有‘提前量’、说得准,这才是政协委员要卖力气的地方”,“政协委员要做好调研、做好功课,不能什么热门就提什么”。而履职10年的他,今年也带来了好几份提案。

↑白岩松

白岩松的几句话,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关注。比如,“不能什么热门就提什么”。社会当然有很多话题具有相当的热度,也值得被关注。但全国两会应当具有一种宏阔的视野,实现对社会各个角落的全方位扫描。如果就某一热门话题扎堆而上,也可能导致某种“失焦”——那些没有太多话题性、戏剧性却又事关某些群体切身利益的议题,可能就会被忽略。所以,政协委员更应该做好功课,深深地扎入泥土大地,尽量让每一种声音、每一个想法、每一分细节,都获得同等的表达、展示机会。

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政协委员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他们能把最有烟火气、最具泥土味、最贴近日常百态的声音表达出来。每年的全国两会,相当于是社会各界心声的开诚布公,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注视下,广袤国土上的点点滴滴被一一记录、细细讨论。

如白岩松所说,“政协委员不是说了算”,政协委员的提案起到的仅是建议的作用。但是,政协委员应当也必须珍惜自己提建议的权利。尤其是在最高规格的国家政治生活中,政协委员尽职尽责,说得对、说得准,就可能产生广泛的社会涟漪,促成某个领域的巨大变革。这种使命是神圣的。

其实梳理一番能发现,很多政协委员的提案都形塑了今天的社会面貌。比如识字教育、清除文盲,来自于1950年全国政协的提案;设立教师节,来自于1981年的提案;每周五天工作制,来自于1995年的提案;加大城市困难职工帮扶力度,来自于2018年的提案……可见,我们的生活日常,可能就决定于一个个细节饱满又意见中肯的提案里。

事实上,政协委员的提案很多时候是跨界的。企业界的委员,提了一个文化方面的建议;教育界的委员,关注的是经济层面的话题。比如白岩松,今年的提案就建议要尽早研判和启动老年就业市场。这种拓宽视野、畅所欲言,恰恰也是政协的特点与“魅力”所在。政协委员可以跳出小圈子,站在社会层面以一种第三方的超然姿态表达观点。这也是为什么两会的声音,总能引发巨大的社会关注,就是因为很多提案具有足够的公共性,切中了全民的关注点。

如今,中国再次进入两会时间,政协委员的提案也会渐次呈现。这些声音或许具体或许宏观,或许艰深或许质朴,但只要是在全面调研、深入讨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就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我们期待政协委员们能尽责履职,为全社会带来更多好声音;也期待这些好声音,可以早日变成好消息、好政策。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清波

编辑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