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支边青年”崔久秀: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为新疆代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副县长崔久秀
7月2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系列中外记者见面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副县长崔久秀作为“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出席本场见面会。
崔久秀,1992年出生,生长于齐鲁大地山东的她,2014年大学毕业背起行囊离开家乡一路向西,成为了一名南疆驻村干部,也成为了一名新时代支边青年。
崔久秀说,来新疆之前,自己对新疆的认知还停留在小时候的课本上,像吐鲁番的葡萄沟、达坂城的姑娘,除此之外几乎对新疆一无所知。“来新疆之后,我在老百姓家门口学会了说维吾尔语,学会了跳新疆的麦西来甫舞蹈,他们还给我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小崔古丽’。”
在新疆的这八年间,崔久秀先后在县、乡、村、社区、农场等多个岗位工作,在这期间和乡亲们一起创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给孩子们办起了“红领巾小课堂”,为老年人办起了“幸福养老院”。在脱贫攻坚最艰难的时间,她和大家一起发展现代种植养殖业和戈壁农业来增加收入。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以后,她努力想把边疆少数民族各族群众的心声带到北京。作为90后代表,崔久秀感慨地表示:“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像今天这样,能够为我们新疆代言,为新疆发声,也为新疆正名。”
崔久秀说,到新疆这八年的时间,常常被问到“你为什么到新疆?你为什么到基层?”。她说,她生在沂蒙山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家里面因为出现一些变故,条件不是特别好。这么多年的求学路上,自己一直都有得到国家资助和社会帮助,特别是大学四年是靠国家的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才能顺利完成的。
“所以从小到大,我心里面藏着一份不一样的感恩,我真的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也感谢社会上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回忆起刚到新疆,崔久秀说,应该没有比听不懂维吾尔语那段时间更难的。刚刚到新疆的时候,自己对维吾尔语完全陌生。维吾尔语32个字母,而且有前连式、中连式、后连式不同的写法,书写顺序也是从右往左的,语法相对比较复杂。于是她拿出了比高考还努力的劲头,除了学习课本,一有空就找老乡聊天,聊着聊着发现好像能听懂了,会说的也多了。
半年多时间,崔久秀的维吾尔语基本达到了流利的水平,现在基本上实现张嘴就能说、提笔就能写,拿来就能念。
“语言关一过,发现很多事就很方便了,最明显是我们入户走访过程中,老百姓更愿意和我们说心里话了,也是在说着说着的过程我们关系更近、感情更深,就走到彼此心里头了。”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北京报道
实习编辑朱洁英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