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口岸城市疫情防控缓冲区?缓冲区管控措施如何设置?国家卫健委回应

时间 • 2025-09-15 12:04:30
城市
口岸
缓冲

12月1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科学精准做好元旦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日前,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口岸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提到,有条件的口岸城市可以研究在辖区内设置疫情防控的缓冲区。

那么,什么是缓冲区?缓冲区设置的标准有哪些?缓冲区内的管控措施在哪些方面会更加严格?分区差异化的防疫政策对精准防控会带来什么样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会上作出详细回应。

在梁万年看来,国办印发的《通知》提到的防控缓冲区,是精准防控的一种积极探索,实际上是为了改变现在将口岸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实行统一管控的现状,在这个基础上是综合了地理、人口、疫情等有关情况,合理将口岸城市划分为缓冲区和非缓冲区两大类。实行分区差异化管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对缓冲区的设置,梁万年解释称,比如说在边境口岸城市,尤其是陆路口岸这些区域,像抵边村寨等最靠近陆路边境的地区实行缓冲区划分,实行较为严格的管控措施,如设立卡口等,对出行作相关规定,采取非必要不离区的政策。

对需要离区的人员,则实行附条件离区。缓冲区内无病例时,采取常态化防控措施,可以恢复日常的生产、生活,但要定期进行筛查和健康监测。一旦缓冲区内出现病例的时候,要进一步在缓冲区内来划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行差异化的管理;精准界定病例密接、次密接和风险人群,实行规范和精准管理。

缓冲区外的其他地区,则称之为非缓冲区,要切实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努力保证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也可以进一步优化口岸城市流出人员管理措施,加快恢复社会经济的发展。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梁万年指出,缓冲区的具体设置是需要各地结合当地的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论证,由各地区结合实际来合理划分是多大的范围,是什么样的区域大小

“我认为通过设置缓冲区,可以使口岸城市由过去的一道防控外溢的防线变成两道防线,进一步实现了关口前移,也压缩了疫情外溢风险。”梁万年说,本来这个城市很可能是靠边境的,外防输入是一道防线,如果这个边境口岸城市一旦发生输入性疫情,出现本土病例的时候,要如何防止外溢到这个城市以外的地区?过去只有一道外溢防线,现在在这个城市内、县域内设缓冲区、非缓冲区,在原有外溢防控的措施上增加了一条防线,就是由一条变成了两条,对于压缩外溢风险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同时,梁万年还认为,缓冲区的设置可以以最小的社会成本、最小的影响来实现疫情防控的最大成效。

红星新闻记者杨雨奇严雨程北京报道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